关家大院小区是成都市成华区二仙桥街道圣灯社区的一个典型老旧小区。2024年底,在圣灯社区党委的指导下,小区创新引入信托制治理模式。由小区党支部牵头,联合自管小组和居民骨干组成"信义治理小组",成功推动这一新模式落地实施。
新模式运行后,信义治理小组持续发挥作用。针对小区长期存在的大件垃圾乱扔问题——废旧家具、床垫等大件垃圾随意堆放,混杂着各种生活杂物,形成了一个脏乱的卫生角。夏季蚊虫滋生,雨天污水横流,这个堆放点成了小区环境的"顽疾",多年来虽经多次整治却始终难以根治,居民对此既无奈又习以为常。
"调研+协商"探索治理新路径
面对这个"老大难"问题,信义治理小组在成都市爱有戏社区发展中心的专业引导下,创新采用"实地调研+民主协商"的工作方法。小组成员首先前往垃圾堆放点进行实地考察,通过拍照、测量等方式收集第一手资料。眼前的景象令人震惊:堆积如山的垃圾中,完好的家具与腐烂的生活垃圾混在一起,散发着难闻的气味。
展开剩余66%在随后召开的共创会上,这些真实的现场资料引发了治理小组的热烈讨论。有人抱怨邻居乱扔垃圾,有人指责清理人员清理不及时,但也有人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经过充分沟通,大家逐渐达成共识:这个问题需要全体居民共同解决。最终形成了综合治理方案:向居民普及大件垃圾,以及大件垃圾回收流程,制定《大件垃圾管理公约》规范投放行为,建立监督人机制确保长效管理,同时对堆放点进行围挡美化。
方案确定后,小组成员立即行动起来。从宣传展板设计到内容审定,从材料采购到现场安装,治理小组全程参与。仅用一周时间,这个存在多年的卫生死角就完成了华丽转身。
环境改善与治理能力双提升
改造后的垃圾堆放点焕然一新:整齐的围挡、清晰的标识、规范的管理制度,让这个曾经的"小区伤疤"变成了治理示范点。但更深远的变化发生在居民心中。
"以前总觉得这是社区的事,现在明白了小区环境要靠大家维护。"信义治理小组成员赖叔的话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通过这次共同行动,大家不仅解决了具体问题,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参与公共事务的意识和能力。信义治理小组的成员们也经历了从"等靠要"到主动作为的转变,他们开始主动巡查小区,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这场大件垃圾治理行动,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大门。它证明,即使是多年顽疾,只要方法得当、居民参与,就一定能找到解决之道。如今,关家大院正将这一经验推广到更多小区治理领域,让居民自治的种子在小区各个角落生根发芽。
供稿:杨 敏
编辑:吴 疆
审核:丁茂云
协力构建更具幸福感的社区
发布于:四川省股票配资门户有哪些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